昌平区旅游委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
一、2017年工作完成情况
2017年,区旅游委按照年度工作部署,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旅游委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这一目标,坚持用全域理念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稳中求进,创新突破,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昌平旅游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较好的实现了既定目标。
(一)主要成绩
1.突出高位布局,不断完善全域旅游顶层设计。逐步理顺全域旅游工作思路和发展布局,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推进各项工作;制定全域旅游工作年度任务计划,建立全域旅游联络机制,定期上报各部门全域旅游工作进展情况;建立全域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昌平区“十三五”时期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对外公布,形成了以“十三五”时期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主干,以北京昌平小汤山国际温泉度假带发展战略规划、旅游休闲特色小镇创建项目规划、景区提升规划等一系列具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为分枝的“1+X”树状旅游产业规划体系。同时,与农业、环境、水务、大地景观、路网建设、沟域建设等规划全面对接,在旅游引领“多规合一”方面取得了突破。
2.坚持依法治旅,形成齐抓共管的市场治理大格局。推进“1+3+N”综合执法改革,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旅游秩序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制定实施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全区旅游市场秩序的分工方案》,全面加强对旅游秩序的监管。成立环境食品药品和旅游安全保卫中队,进一步健全了以110警情为牵动的旅游综合执法机制。在定陵景区和长陵停车场设立了旅游警察岗亭,居庸关3号停车场设立了流动警务车。实施旅游产业负面清单,全面停止新设立旅游商店登记注册和现有旅游商店变更登记业务,彻底把住旅游市场的准入关口。
今年以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799人次,执法车辆1062台次,检查旅游经营场所3213家次、旅游车辆3935台次、导游3979人次;查处“黑车”100辆、为非法“一日游”提供散客运输的营运大客车27辆;查处“黑导游”7人,处罚违规导游10人;取缔讲解室117间、整改蛇形购物通道5处;累计吊销了13家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旅游商店的营业执照;各属地镇街将旅游购物场所和演艺场所全面纳入“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对357家社会旅馆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出的400余处安全隐患已全部整改完毕。
3.凸显产业融合,提升旅游业态和重点项目品质。对标供给侧改革要求,不断推陈出新,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培育多元旅游业态,使旅游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农业嘉年华活动累计接待游客589.5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2.47亿元,带动周边地区实现观光采摘和乡村旅游收入13.2亿元,经济社会效益和品牌效应不断显现。温榆河滨水绿道已投入使用,发展全域旅游的良好生态环境不断凸显。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创新空间旅游化发展,新建成各类双创空间56.9万平方米。乐多港假日广场已累计投资43亿元,荣获首批“京津冀影响力品牌”和北京旅游网2017年度评选颁奖盛典主题乐园类冠军,京北旅游消费综合体格局初步形成。发挥未来科学城、科技园区和沙河高教园的优势,发展科技游、教育游。昌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项目长峪城段20公里提升改造项目工程完工,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签署了“昌平区中医药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深入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全域旅游产品和业态不断创新升级,逐步呈现游客和资本双重追逐的良好趋势。
4.提升公共服务,全域旅游各项配套协调发展。一是推动厕所革命。申请市、区两级资金629.6万元,用于十三陵、居庸关等10余家景区的20座厕所改造工作。二是提升基础设施。申请各级资金1734万元,对百余家旅游企业的标识牌、座椅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投入700万元对乐多港、航空博物馆、蟒山三家重点景区进行提升。新建、维修、翻新一级候车亭62个,二级候车亭229个,站牌架117个,停车港湾2个,保障旅游景点沿线公交基础设施完备。三是完善旅游路网体系。开复工道路31项,旅游骨干路网、旅游生态道路建设成果显著,提高了旅游线的通行效率;协调区客运企业,开通昌平地铁西山口站至十三陵景区摆渡车。四是强化人才培训。依托昌平职业教育集团和昌平职业学校建立的“昌平区全域旅游人才培养基地”9月29日正式揭牌。
5.强化品牌营销,紧扣全域旅游做靓市场形象。一是以节兴旅,创新手段做活市场营销。在农业嘉年华举办期间推出“二十分钟旅游圈”,通过与微博大V合作、网红直播、游戏视频推广等方式,覆盖主流网络门户、地方门户网站、新媒体等传播平台近200家,曝光量4360万。苹果文化节期间发起直播和旅游达人采风活动,观看人数近700万。温泉文化节期间的两部温泉主题微电影已在爱奇艺、搜狐网播放,累计点击量183万。爱上昌平微博、微信粉丝已超过21万,受到网友和企业的一致好评。二是以旅惠民,共享全域旅游发展成果。春季活动共组织微信互动活动24次,奖品包括农业嘉年华门票、蟒山风景区门票、后花园风景区门票、昌平旅游一卡通,有效参与人数10余万。进一步打造“苹果经济”旅游模式,通过举办“共享、体验、比赛”活动已销售苹果25000斤,宣传覆盖受众20万人次。通过微信领取、抽奖等形式免费向市民发放2万张“爱上昌平联名月卡”。发放昌平旅游一卡通2万张。三是拓展市场,深化合作扩大市场空间。邀请京津冀三地200家旅行社参加“京津冀组团社联合体第二届采购大会暨旅界领航组团社联合体第十一届年会”,推介昌平旅游。举办“携手京津冀•走进大昌平—农业嘉年华•乐多港奇幻乐园超值游活动”。通过参加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北京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等重要展会,充分展现昌平热情、友好的服务态度,荣获“2017年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最佳展台”。
(二)存在问题
1.旅游资源整合利用不充分。优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一些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景区景点因产权不明晰、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而处于停业状态。
2.全域旅游统计体系不完善。尚未形成完整的全域旅游统计指数和统计方法,全域旅游发展“大口径”与部门统计“小范围”不相适应的问题突出。
3.产业融合需继续加强。产业融合创新力度不够,内容较为单调,特色不明显,无法准确反映出昌平区旅游的独特内涵,旅游行业和其他行业的合作机制仍不够完善。
(三)经验体会
1.加强领导是根本保证。区委区政府历来重视旅游工作,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更是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构建了推动全域旅游的领导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业重大政策、发展规划、体制机制改革、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
2.丰富供给是核心动力。以“旅游+”为抓手,扎实推进全地域、全产业、全资源融合,统筹基础设施、产业升级和公共配套。以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擎,以努力扩大旅游消费为重点,以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和品牌建设为载体,不断发挥旅游业在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3.提升服务是重要基础。以品质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建设以旅游智慧管理、旅游服务咨询、旅游安全保障和旅游综合监管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着力优化游客与市民共建共享的城市生活和旅游环境。通过健全管理协调机制,引导建设者、管理者和广大游客、居民共同参与,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打造主客共享、宜游宜居的幸福环境。
二、2018年工作计划
(一)面临形势与任务
2018年是昌平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关键之年,当前,昌平区旅游产业已经呈现出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在提升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够、创新精神不足、公共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发挥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带动作用,推动昌平转型发展,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科教新区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二)总体思路与目标
2018年,区旅游委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结合起来,按照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要求,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以推进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参与全民化、旅游效应最大化为原则,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昌平旅游业持续向好发展。
到2018年底,使昌平区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更加优化;旅游供给体系更加多元;旅游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旅游智慧化水平大幅提高;旅游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旅游业综合带动功能持续释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1.以问题需求为导向,继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大数据中心,打造旅游“智”高点。投入1200万元进行大数据中心建设。推动大数据为政府提供行业管理与政策决策参考,为企业提供营销推广与产品设计支持,为消费者提供旅游信息和消费引导服务。二是完善景区沿线道路标识系统,提升旅游“畅”游度。计划投入资金456万元,制作安装旅游标识,优化游客旅游行程体验。三是加强人才培训。面向全区旅游企业,分为景区、饭店、旅行社、乡村旅游四个方向,结合全域旅游创建工作进行旅游管理和服务技能培训,预计培训人数400人。四是建设延寿镇湖门村旅游服务中心。增强旅游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市民游客旅游服务需求。五是支持乡村旅游网络服务。依托微信平台H5技术打造村MALL旅游生态圈,通过推广沟域带动昌平北部山区旅游经济发展,切实提升昌平民俗旅游的品牌。
2.以重点任务为抓手,夯实全域旅游发展根基。一是重点民俗村提升。计划投入800万元对延寿湖门村草木缘民宿和十三陵镇燕子口村旅游小镇进行提升改造,打造适应需求的高端民宿产品和五星级民俗户。二是打造南口农场花海。拓展城市休闲生活新空间,使当地的农业有效嫁接旅游业,推动传统农业向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发展,为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的植入奠定基础,推动农旅复合发展。三是加快编制“特色文化”小镇详细规划。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配合相关部门切实做好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三大文化带的保护传承利用,编制“特色文化”小镇详细规划。四是建设草莓大道。计划投资4000余万元将草莓大道打造成为昌平草莓形象名片,拉动草莓采摘季的市场人气与昌平草莓的品牌关注度,推动草莓产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3.以市场治理为重点,净化全域旅游发展环境。一是固化旅游行业综合执法长效机制。持续加强综合执法力度,对全区范围内所有涉旅经营场所、过往旅游车辆、旅游从业人员开展日常综合执法检查,维护好全区旅游市场秩序,坚决抑制反弹。二是加强暗访工作。了解市场动态,取得主动,重点严查“中途加价”、“擅自更改行程”、“擅自增加参观项目”等的行为,坚决挤压披着合法外衣的“一日游”。三是促进行业自律。根据现有执法信息台账所显示出的问题,对所有涉旅购物场所和演艺场所进行检查的同时,各部门根据相应职责和行业标准加强管理。按照新修订的《北京市旅游条例》相关规定,从行业自身加强自律意识。四是发挥旅游投诉快速联合受理机制作用。及时处理游客投诉,做到投诉不过夜,真正快捷、有效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坚决做到有诉必办、有求必应,切实维护广大游客的切身利益。
4.以改革创新为方向,逐步搭建旅游投资平台。加快推进区旅游发展公司建设,发挥区旅游发展公司作用。在旅游项目领域推广昌平区建设发展基金,重点推动旅游类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类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等项目申请此基金,尽快实现第一批申请发展基金的旅游项目落地。积极争取华夏银行融资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等项目。加大力度创新融资模式,力争以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投入旅游类项目建设中。尽快开展旅游类项目PPP试点,带动更多社会资金参与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5.以精准营销为引领,努力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在做实做细自有新媒体宣传内容的同时,加强和其他属地公众号、市级媒体公众号等媒体的合作,更加准确地服务于细分市场的受众群,实现精准营销式宣传。联合特色突出、产品丰富的旅游镇和大型旅游企业,结合春夏秋冬四季,组织落地推广活动,开展宣传促销。拓宽与新浪旅游大V、微信旅游营销号等自媒体的合作领域,加大对网红直播的投入,定期在各自媒体平台依托昌平优质旅游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增加昌平“互联网+旅游”营销平台的知名度及昌平特色旅游产品的曝光率。与携程、同程、蚂蜂窝等旅游专业网站合作,定期在各大知名旅游网站首页及分项页制作专辑页面。继续秉承“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实效参与、惠及市民游客、繁荣旅游经济”的宗旨,办好温泉文化节。完成昌平全域旅游成果展示画册、旅游地图、小爱游昌平系列宣传册、“欢乐行”旅游线路手册、美食手册、宣传纪念品等设计制作工作。
2018年,我们将继续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在区委区政府的有力领导和市旅游委的精心指导下,不忘初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快节奏,全力以赴完成好各项任务,全面推进昌平旅游发展。